能看,但不能隨便看,要履行一定的流程。
根據《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三條【共有部分】業主對建筑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為由不履行義務。
業主享有的權利有:服務權、建議權、投票權、選舉與被選舉權、監督權、知情權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所以,業主有權了解和知悉其所在小區與本人有關的重要信息。
如果業主遭受侵權,確實需要查看監控,物業首先要確認業主的真實身份,其次,物業有責任確認業主權益受到侵害的時間、地點、性質等信息,然后再向業主提供某個特定時間、地點的錄像資料,經物業主管同意后,由物業指定的人員陪同方可進行查看。
如果物業實在不允許查看,也可以撥打110報警,在公安部門在場監管下,調取涉及相關事物的監控截屏部分錄像,提供給業主進行查看或復制。
查看監控侵犯隱私嗎?
首先,小區監控不侵犯個人隱私權。
隱私和隱私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隱私是指個體不愿或不便被他人知道的私人信息,是否成為隱私,完全取決于個體的個人意志,并須通過其言、行給出明確的意思表示;隱私權則是指個體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
隱私能否成為隱私權被法律所保護,取決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進步程度和主流價值觀念以及生活習俗等多種因素,同時要特別注意個人的意思表示。
小區物業公司在公共場合安裝監控,其目的是維護小區治安,保護公眾的利益,并履行了有關安裝程序,即不違反規定也是有必要的。在公共場合,個人必然是一個社會人,個人有自己的隱私權,其他人則有著享受安全公共環境的權利,只要個人參與社會活動,其隱私與公共利益發生沖突時,其隱私權就必然要向公共利益妥協,否則整個社會就無法正常運轉。
那么,業主查看小區監控是侵犯隱私權嗎?
業主查看小區監控是否侵權,主要應確定其行為及結果是否同時具備承擔侵權損害民事責任的四個構成要件,即行為人是否有過錯、行為是否違法、是否有損害的結果,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
只要業主查看小區監控的行為及結果不具備以上四個要件,就不算侵犯隱私權。
相關法律規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隱私權】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隱私權侵害行為】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1)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2)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3)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4)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5)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